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

經濟01-02經濟學的意義與成立

1-2.1經濟學

意義

經濟

(Economy)

人類的一切謀生活動。

經濟行為

(Economic Behavior)

選擇行為

有償方式取得及利用資源的一切活動。

經濟原則

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報酬

經濟學

(Economics)

選擇的科學,研究如何選擇具有多種用途的有限資源,來生產財貨或勞務,使人類慾望獲得最大滿足。

地下經濟

不合法的經濟行為或活動。

成立

創始者

亞當斯密(Adam Smith),經濟學之父

1776年出版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

創立古典學派

主張

1.強調自利心價格機能(市場機能)一隻看不見的手(An Invisible Hand)

2.受揆內(F. Quesnay)重農主義影響,主張自由放任,反對政府干涉。

3.充分就業是社會常態。

4.國際貿易理論:絕對利益說,倡導自由貿易

5.經濟成長理論:經濟成長關鍵在於分工

※蒙恩(Thomas Mun)重商主義,對內實施經濟管制,對外採取保護貿易政策,限制進口。

 

1-2.2財貨(Goods)的意義與分類

意義

凡能滿足人類慾望的一切物品與勞務。

有無形體

有形財

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財貨(Material Goods),如:手機、筆電。

無形財

看不見、摸不著的非物質財貨(Immaterial Goods),如:權利(Right)、勞務(Service)

取得途徑

自由財

(Free Goods)

又稱為無償財。不須支付代價,可充分取得自由享用,如:陽光、空氣。

經濟財

(Economic Goods)

又稱為有償財。須支付代價才能取得,如:日常用品。

用途

消費財

(Consumption Goods)

又稱為直接財。以消費為目的,直接供消費者使用,滿足消費者慾望,如:食物、衣服。

生產財

(Production Goods)

又稱為間接財。以生產為目的,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財貨,如:原料、廠房機器設備。

耐用程度

消耗財

只供一次使用或短期使用,如:衛生紙、汽油。

耐久財

可長期使用或反覆使用,如:家電、汽車。

財貨性質

正常財

(Normal Goods)

價格不變,購買量與消費者所得呈同向變動,如:衣服。

劣等財

(Inferior Goods)

價格不變,購買量與消費者所得呈反向變動,如:路邊攤。

與其他財

貨關係

替代品

(Substitutes)

財貨間具競爭關係,可互相替換,如:可樂與沙士。

互補品

(Complements)

財貨間互相依賴,須搭配使用,如:汽車與汽油。

消費屬性

私有財

(Private Goods)

純私有財:獨享性+可排他性

準私有財:獨享性+不可排他性

公共財

(Public Goods)

純公共財:共享性+不可排他性

準公共財:共享性+可排他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